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泰州核心港区集装箱码头开港

  崭新的岸桥吊起第一个集装箱。 骆忠明 摄

  按世界一流标准建设,一期工程年吞吐30万标箱

  中国江苏网11月3日讯 沿江开发迎来重大利好。

  10月28日,泰州港核心港区(高港)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开港试运行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高港区委书记王建,副市长杨杰,市委督导组组长张正方出席开港试运行仪式。

  这座建市以来规模最大、按照国际化和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的集装箱码头及配套物流项目,对提升泰州港货物集散能力,打造长江中下游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  岸桥装卸1个集装箱不到1分钟

  泰州的发展优势在港口。

  市委书记蓝绍敏在高港调研时指出,现代港口建设事关泰州发展全局和未来,要高起点规划,高水平推进,全力打造泰州发展新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。

  泰州港核心港区(高港)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,正是高港策应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的一大关键举措。

  昨天,记者来到这座长500米、宽45米的集装箱码头,长江上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巨轮不时驶过,不禁让人憧憬未来这座码头的繁忙景象。

  据了解,该码头水工结构是按能够靠泊5万吨级船舶设计的,去年底施工结束,投资达9000万元,占总投资的近五分之一。

  码头上,两台橘红色的巨大岸桥正从船上将一只只集装箱稳稳吊起,并准确地放到卡车上。

  泰州港核心港区工委副书记、常务副主任王镇静介绍,这两台用于装卸集装箱的岸桥由国内岸桥领域的“一哥”上海振华港机公司设计生产,每台高55米,重1000吨,最大起吊重量41吨,价值2500万元,是整个码头的“当家花旦”。

  “别看它大,可不笨,自动化程度较高,每53秒就能装卸一个集装箱,速度是普通设备的3倍,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”王镇静说。

  从码头驶过510米长的引桥,来到占地200多亩的集装箱堆场,4台用于起吊集装箱的场桥矗立在平整的堆场上。放眼望去,过去杂草丛生的江滩已变身现代化仓储基地。

  高港综合物流园管委会主任沈道华介绍,堆场共分两个区域,其中5.6万平方米的Z1区已建成投入使用;Z2区面层施工完成了80%,预计11月初建成。

  “别小看这个堆场,可以承载5层满载货物的集装箱,其牢度不亚于飞机跑道。”沈道华介绍,堆场从底到面共5层,加起来厚度达1米。其中,面层的联锁块类似人行道砖,硬中带软,可以保证集装箱软着陆,且易更换。

  “值得一提的是,集装箱码头引进智能集装箱堆场系统,打造全数字化码头,在数十万个集装箱中准确定位其中一个是分分钟的事。”沈道华说,码头将应用无线网络、条形码等技术,在集装箱堆场运作中智能化协调人、机、箱、场地等资源,每一个箱子进入堆场都将录入系统,拥有自己的“身份证”,并按照最优方案放入堆场,工作人员手持终端设备,可以准确定位。此举将保证集装箱堆场各类作业高效快捷,并大大降低运营成本、提升服务水平。

  打造长江中下游重要集装箱物流基地

  集装箱运输在海洋运输中具有运输量大、装卸速度快、运输成本低、货物安全系数高、便于海陆联运等诸多优点。一些国家集装箱运输比重已超过八成。

 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集装箱码头年吞吐量也快速增长,去年达17.6万标箱。而到目前,泰州还没有一个像样的集装箱码头,泰州港现有码头已不能满足本地集装箱市场的吞吐需求,不少业务流失到外地。

  建设大吨位级集装箱码头,在我市已迫在眉睫。

  “目前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,这才有了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、各方齐发力推进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的滚滚热潮。”高港区委常委、核心港区党工委书记韩亚说。

  据了解,集装箱码头建设投资巨大,一期总投资约5亿元。核心港区积极向上争取,高港区委、区政府也高度重视,积极筹措资金,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。

  为保证集装箱运输道路畅通,该码头建设了1.8公里长的环港大道,可以连接沿江高等级公路、江平线,上泰镇高速只要几分钟。目前,一条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已经形成。而根据我省有关规定,疏港公路建设可以享受省有关补贴。

  码头是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,其建设离不开口岸联检部门的配合与支持。今年初,市口岸办牵头,组织召开了国检、海关、海事、边防4家联检单位参加的集装箱码头建设推进协调会,就集装箱进出口业务系统、码头监管系统进驻等达成共识,并就各部门所需的办公用房、仓储用房等进行了对接。前不久,4家联检单位分别派一名业务骨干进驻现场,全面配合推进查验机构和设施建设。

  “在各方大力支持和关心下,集装箱码头建设才得以顺利推进。”韩亚介绍,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设计年通过能力为30万标箱,二期、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具备150万标箱/年的通过能力。

  王建认为,集装箱码头的建成,对于我市整合港口资源、提升港口竞争力、拉动腹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。而随着远期目标的实现,该码头将力争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集装箱物流基地,“溢出效应”将进一步彰显。